“百年成就无比辉煌,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10月22日上午,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蓝图已展开,梦想在召唤。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快速向基建强国迈进的十年。这十年,我国不仅加速推进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新突破。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既关乎大国崛起,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关乎国计民生,让百姓生活更加便利、安康。
过去十年,是“国企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十年。尤其是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让民企平等入市,支持符合条件民企科创板上市,鼓励民企参与新老基建建设。
随着民营企业、地方龙头企业的崛起,基建央企以前经常垄断或者唱独角戏的态势将会被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基建央企与民营企业、地方龙头企业强强联合的新局面。
在建筑业资质改革方面,2021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建筑业“证照分离”改革衔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停止受理三级、丙级等60余项资质申请,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类别进一步简化。通知进一步体现了“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
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取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等文件,从源头梳理资质架构的意图明显。
2019年4月26日,国家领导人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也是许多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
肯尼亚蒙内铁路、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巴经济走廊“苏木段”高速公路、中国-东盟信息港、瓜达尔港、印尼雅万高铁……
从实践来看,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建最多的项目都是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与修建道路、港口、机场、电厂等相关的项目,为促进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推动设施联通领域的实践取得了实质进展。在沿线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以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网络等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加快形成,促进了各区域资本要素的快速流动。
“碳中和”“碳达峰”(简称“双碳”)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新发展理念,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绿色引领,互利共赢。基建行业既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也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领域。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2015年,《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发布,双双明确提出了“城市更新”以及具体项目实施规范。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内容,“城市更新”的概念被界定为“可持续改善的建设以及整治、改善、重建、活化、提升等活动”,聚焦历史街区、老旧小区、产业开发区和城中村,突出“有机”“可持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棚户区改造到老旧小区改造,再到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中央层面对于城市更新的推动不断深入。
回望十年,中国城市的发展,是一部“日日新、又日新”的城市更新史。中国城市十年更新之路,是理念升级,是从重建到延续、从“面子”到“里子”焕新的过程。
港珠澳大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总长约55公里),一桥连三地,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国电舟山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中国单机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之一,在厚淤泥大涌浪的强台风海域中,建设者们以超乎想象的勇气和技能,竖立起重达几百吨的风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全球最大单体航站楼,总面积相当于3.2个广场,仅用8根立柱支撑起巨无霸的屋顶,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京张高铁,全球首条5g信号全覆盖的智能高铁线公里自动驾驶,见证了中国人铁路强国百年梦想的实现;
拉林铁路,中国首条高原电气化铁路,穿越地球上地质活动最剧烈的横断山区,让复兴号得以开进西藏,13万余建设者6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为人类铁路建设树起了一座丰碑。
这些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超级工程,有着充满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几乎无解的世界顶尖难度,一一被中国工程人攻克。在这些超级工程背后,是无数工程人的辛勤汗水和长年累月的付出。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加快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智能建造是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通过应用智能化系统提高建造过程智能化水平,达到安全建造的目的,提高建筑性价比和可靠性,为加快推动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借助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智能建造,成为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2035年迈入智能智造世界强国行列”是我国智能建造的发展目标。当前,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已推动智能建造进入发展黄金期。
根据数据统计,2015年,被欠薪农民工占全部被欠薪人员的比例达到80.16%,到2018时降至60.39%。
农名工群体作为被拖欠工资的主要群体,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出台各种政策,保障农名工权益。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要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抓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确保付出辛苦和汗水的农民工按时拿到应有的报酬。”
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并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2020年底,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印发《关于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从2020年11月6日至2021年春节前,在全国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从2021年11月1日起,人社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银保监会、铁路局、民航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正式实施。
2021年11月19日,人社部出台《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管理办法》明确,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期限为三年。用人单位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或者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发件、极端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支付工资,逾期未支付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将该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等有关责任人员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按照规定公开并共享至同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农村厕所改造提升……民生工程给力,美好生活加码。
十年来,民生实事一件接一件地办、一年接一年地干。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等民生工程,让亿万居民“出棚进楼”,住进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极大地改善民生,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正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国家领导人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早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中央有关会议又多次提及相关内容。
“新基建”频繁出现,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热词。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作出权威解读: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的线年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有三个方面:
科技新基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
新基建是链接通向未来美好生活的桥梁,将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基建的内涵、外延也会持续扩展。
2020年7月30日,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基建投资无疑是内循环经济的主力。这方面国家力度非常大,政策也非常明确。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改革基建工程,去库存,去过剩产能,降杠杆,减税负,消费升级,内循环将扛起新一轮增长的大旗。
构建经济“内循环”是2016年后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延续和深化。这是我国经济大战略转向的信号,也是各地经济发展潜力的一次调整和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