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资讯
让政府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发布时间:2024-04-10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政府工程是指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委托第三方单位兴建的市政工程或公共建筑工程,其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属性双重特性。政府工程作为为政者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环境质量的一大重要工具,广泛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然而近年来,由于部分地方政府不顾经济承受能力及群众实际需求,大肆推进政府工程建设,使得政府债务率超过1000%,出现了信用风险,陷入了“资金等项目”“项目等资金”的恶性循环。为此,为政者可以在推动政府工程建设时,更多的考虑民声所呼、突出“民心”导向,真正使政府工程成为“民心”工程。

  让政府工程成为“民心”工程,要高度重视市场环境,明确合适的项目方向。在全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之下,为实现“30·60”绿色发展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绿色金融政策”,大力推动绿色信贷增量、大力支持绿色企业建设、大力促进绿色项目孵化,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府工程、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及金融机构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我们不妨将战略眼光放在生态环保类项目上,因为这既是政策所倾向,又是人民所期望。选项目、抓项目要读懂国家、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政策导向,包装推荐一批符合政策要求的绿色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要扶持一批绿色企业,用于承载绿色项目建设,推动项目落地生根;要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对建设质量、风险管控做到心中有数,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让政府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让政府工程成为“民心”工程,要切实做好顶层设计,采用合理的建设模式。在以往的政府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政者常常青睐于无需政府投资、建成下放特许经营权的BOT模式,以及由企业承包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的EPC模式。这两种模式虽好,但由于BOT模式的高成本、高风险,EPC模式的低参与度、低控制度,使得它们均不能适应许多政府工程项目建设情形。因此,在项目建设模式的选择上,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更多的综合研判,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将更多的目光放在PPP、F+EPC、EPC+O、ABO、EOD/TOD等新兴模式上。杭州富春湾新城科创中心项目正是在找到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大胆采用“授权开发+投资合作”的创新模式,从而走上了区域发展的“快车道”。以此为鉴,我们在推动工程建设的时候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大胆创新,在资金充裕时采用EPC+O、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在资金不足时采取发行债券、购买REITs基金等模式,促进政府工程高效建成。

  让政府工程成为“民心”工程,要严格落实项目验收,建设审慎的监管机制。我国发展进入到了新常态,政府定位正在由职能型向服务型转变,那么政府工程建设也应更为规范化、透明化,才能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保障建设成果惠及人民。为此,当地政府要不断完善政府工程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统筹“借用管还”各环节。一是要定期开展考察验收,主动、及时审核项目投入、工程造价、实际成效、项目资料,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全流程安全;二是要全面开展绩效考评,对每一个政府工程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加强资金产出和结果经济性、效益性、效率性考核力度,及时挂网公示,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全方位安全;三是要实时核实后期运维情况,及时将结转资金投入到项目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全环节安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