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对稳固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今年以来,我市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整合数据资源构建重大项目全主题全链条全要素审批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截至目前,累计在线个,极大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提高了公众满意度,降低了制度易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坚持系统思维,践行整体政府理念。在平台推出之前,发改部门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一书两证”系统及住建部门的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相互独立,各自承担业务范围内的职责,相互之间缺乏数据交换和信息沟通。很多企业在报建项目时,需要反复向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部门提交材料,并且很多材料都要提交纸质原件。市行政审批局按照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政府工程,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重大项目审批流程,基于整体政府范式打造平台,在要素集成上实现“三个全覆盖”:即项目类型覆盖全市的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其他类、政府投资线性工程、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中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办理流程覆盖从项目前期策划生成、立项到竣工验收、公共设施接入服务;办理事项覆盖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等全部事项类型。
二、优化审批流程,推进全程在线审批。项目多门审批、审批程序繁琐、办理耗时过长,是重大项目的“痛点”“堵点”。市行政审批局坚持问题导向,重构行政审批链条,会同住建等涉改部门对审批事项清单、分类审批流程图及申报材料清单进行多轮集中梳理和动态调整,累计取消审批事项23项,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已由省清单83项精减为60项,挂起23项,精简55.4%。全流程审批阶段统一精简为4个阶段,将过去多张表单整合为一个阶段一张表单。在平台融汇贯通24个部门自建审批系统,串联行政审批12个主线事项的基础上,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等27个事项在线%。建立材料“共享池”,前置审批事项完成的审批,所出具的审批结果数据自动共享,传输给后置审批部门,无缝衔接下一审批环节,全流程共享材料要件95件,共享材料率达45.2%,实现全市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一体化”办理,从而大大减少企业所需提交的材料和跑动次数。
三、业务协同联动,创新举措落地生效。针对各类规划标准规范、编制期限、管控范围不一致的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汇集全市所辖9个县(市、区)的各类规划数据,形成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数据库。市行政审批局基于“一张蓝图”数据库搭建了全市共用的“多规合一”协同审批系统,重大项目需要新增用地的,立项前通过进行项目用地合规性检测,符合空间规划的进入项目库申请办理立项审批,简化项目后续审批手续,加速项目前期策划生成。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施工图审查慢、材料多、环节复杂等问题,将数字化联合审图系统嵌入平台,统一网上服务入口,畅通企业申报渠道。企业申报联合审图时,平台将项目信息推送至多图联审系统,避免建设单位二次录入。审图结果自动回推至平台,方便建设单位办理下一步手续。通过整合让企业办事更便捷,多图联审时间由原来41个工作日压降为7个工作日,审图费用下降30%以上。
四、在线监测预警,强化帮办代办服务。为着力解决当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存在的审批不规范等问题,市行政审批局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审批“一次一评”,实时调用省“好差评”接口服务,2023年累计主动评价552次,好评率99%。为全市219个审批部门统一配置了1481个账号,对审批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督办及审批节点控制,实时汇聚审批办件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审批情况,着重对秒办件、逾期办件实行亮灯预警管理,助推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在“苏服办”APP同步上线“重大项目帮办代办”标准应用,企业人员可在手机端发起项目帮办代办服务申请,平台自动挂钩代办专员。帮办代办人员及时与企业联系,为企业量身定制报批报审流程图,并帮助企业办理相关事项,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网上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