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资讯
当年今日英皇体育“丽池”见证北角变迁
发布时间:2022-09-06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乐声响、歌舞升平……”周璇名曲《夜上海》于四十年代开幕的“丽池”(RITZ)餐舞厅奏出,与餐舞厅一矮栏之隔是个游泳池,泳客的欢笑声夹杂餐舞厅乐队的演奏。

  1940年8月28日,“丽池”游泳池连餐舞厅的综合娱乐场所正式开幕,《大公报》当年更派出记者参观,了解盛况。“丽池”日夜笙歌,标志着40年代北角的繁华景致;当中更以抗战期间举办的筹款会,以及1946年举办的首届香港小姐活动最轰动。

  香港历史研究专家郑宝鸿表示,战后内地富豪来港,4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飞,北角更有“小上海”之称,“丽池”这一类综合娱乐场所应运而生。郑宝鸿认为今天香港经济的动力与当年一样,只待两地通关,恢复人流刺激两地经济活动,香港经济便会再起飞。\大公报记者 李雅雯(文) 蔡文豪(图) 郑宝鸿(资料图片)

  时光倒流至1940年8月21日,《大公报》的“丽池一瞥”报道,描述当年位于英皇道七姊妹的“丽池”开幕前,大公报记者特意去参观,详细描述内里的装潢及娱乐设施:“头一幢小洋房是职员宿舍,第二幢是丽池餐舞厅,这里面已经摆满了绿色的桌椅,座位大约一百多,据丽池的职员说有八人一组的菲人乐队。以后每天下午五时至七时有茶舞;九时至次晨二时是餐舞,这个舞池要不是摆枱子的话,面积应该是全香港最大的。”

  报道又生动转述职员教路,指分隔舞厅外的凉台草坪与游泳池之间的铁丝短栏的尽头处有个缺口,去游泳池不用花钱,由餐厅过去却要买票,当年的大公报记者实地测试从缺口行去游泳池的确可行,又问了职员游泳池收费的情况,资讯报道对读者非常有服务性。

  郑宝鸿带记者重回英皇道寻找“丽池”昔日的痕迹:“这处以前有丽池餐舞厅及游泳池,这座丽池大厦是用丽池游泳场的名字,这一带住宅大厦是丽池拆了后填海而建的。”

  郑又指着丽池大厦对出一座大厦的位置说,百多年前是北角海岸线年的英皇道七姊妹区是泳棚区,有10座、8座以竹棚盖搭的泳棚,七姊妹区的电车就在此处,电车沿着海边行驶,载泳客到七姊妹站落车,到不同泳棚游泳。到一九三几年政府清拆部分泳棚填海发展,丽池泳棚不受影响得以保留。1940年由露天泳棚发展为露天游泳池,其后加建上盖,再发展游泳池连餐舞厅、酒吧、溜冰场。到60年代建成一座10层高的大厦,名为“新丽池游泳池”,“当年入场收费5毫子至1元,当时一碗叉烧饭7毫子,面包1毫,算是平民消费水平;上层则是较贵消费的舞厅、桌球室、溜冰场英皇体育、酒菜部等。”

  “夜晚Pong咤咤,好热闹”,丽池大厦的保安员听到郑宝鸿在场描述当年丽池的辉煌,唤起他的童年回忆:出入丽池餐舞厅的顾客衣香鬓影、日夜笙歌,盛极一时。

  郑宝鸿翻开一张张老照片,指“丽池”等具规模的综合娱乐场所的兴起,与当时内地富豪移民香港,带动香港经济有关系:“战前香港的生活十分艰苦,和平之后很多内地人士来港,这类娱乐设施迎合新移民的需求英皇体育,‘丽池’既有游泳池适合一家大细,亦设有餐舞厅等娱乐设施英皇资讯,首届香港小姐选举是在‘丽池’举办。”

  郑宝鸿说四、五十年代的北角有“小上海”之称,上海人聚居北角台、堡垒街一带,杜月笙就是居于堡垒街,因而“丽池”等娱乐场所应运而生。邻近“小上海”住区的北角皇都戏院一带的娱乐场所,等同今天的崇光百货;“丽池”的消费级别已属较平民化。

  “丽池”经历过香港沦陷,被改名“丰国海水浴场”,和平后被英军征用作“北角空军俱乐部”,1947年政府终于发还经营权,“丽池”几经风雨、几回易名,至今留有历史印记,是以其命名的“丽池大厦”。郑感慨说,“现在尚剩下名字,其他都不见了英皇体育,我有信心疫情过后恢复通关,两地市民往来,再带动香港经济起飞,好像‘丽池’开幕的40年代香港,蓄势待发。”英皇体育英皇体育英皇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