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商业建筑都有它的一般商业性和各自的特征。对商场的立面照明除如何将它的一般性和特征展现得更有艺术性之外,应该有意识地将临街的立面和门厅照得更明亮,更具艺术性,令路人对商场有深刻印象。另外,还需有渲染商店形象的广告照明。
上述的商场立面照明是最有效的广告,但各个商场还有其名称和标志。对于名称和标志,常采用下列方式:①用霓虹灯将名称或标志逐笔逐画圈起来,霓虹灯或长明、或多种颜色轮换闪烁或卷地毯式闪烁。②商场的名称或标志是实体的艺术雕塑,用支架离墙,在其后面依其形状布灯,让灯光将名称或标志浮现起来,多用长明的霓虹灯。
①用霓虹灯造出商品名称、形状、商标,或勾边、或沿广告形状制造,灯光或长明、或闪烁。有的广告底层尚配以卷地毯式的闪烁的霓虹灯衬托。②透明广告画、图片制成灯箱,在画或图片后面用光管列照射,使画面色彩透射出来。③不透明广告画面,用投光灯照射,将画面的色彩和层次显现出来。其中②、③项采用高显色性的光源。
①选用高光效的光源,如节能灯、荧光灯。②选用高效率的灯具,如高效荧光灯具或其他高效灯具。③光源的光色,应既与商场空间协调,又能将商品质感最确切、最真实地显示给顾客。此外,还要围绕商品建筑照明周围的光环境(如装修材料及其色泽等)和商品内容确定。④根据商场所在地区的经济、电力供应、环境,确定合适照度。有时为了引起顾客对一些商品的注目,要使重点照明的照度增加几倍,增加了耗电量。在有空调的商场也增加了空调耗电量,照度高低,必须慎重分析,适合当地条件。⑤除水平照度,还应合理设计垂直照度。一般选用宽光束或蝙蝠型配光曲线的灯具。⑥一般照明的照度,主要是均匀度,以适应商品陈列方式和陈列场所的变动。若货架为长条式排列,则采用蝙蝠配光曲线高效荧光灯具,灯具应沿两货架中间布置,避免主光束投射到货架顶上。
为了重点地把主要商品或主要场所照亮,以突出商品,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照度应随商品种类、形状、大小、展出方式而定,同时必须和商场内一般照明相平衡出良好的照度。在选择光源及照明方式时,不能忽视商品的立体感、光泽及色彩等。
应急照明是在正常照明系统因电源发生故障,不再提供正常照明的情况下,供人员疏散、保障安全或继续工作的照明。应急照明不同于普通照明,它包括备用照明、疏散照明、安全照明三种。
备用照明--在正常照明电源发生故障时,为确保正常活动继续进行而设的应急照明部分。包括:①照明熄灭将妨碍消防救援工作进行的场所。如消防控制室、应急发电机房、广播室及配电室等。重要的地下建筑,因照明熄灭将无法工作和活动的场所,如大中型地下商场、地下餐厅、地下车库与地下娱乐场所等。②照明熄灭将造成现金、贵重物品被窃的场所,如大中型商场的贵重物品销售区、收款台及银行出纳台等。
疏散照明--在正常电源发生故障时,为使人员能快速且准确无误地找到建筑物出口而设的应急照明部分。通常在下列场所应设疏散照明:人员众多、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大会议室、剧院、电影院、大型展览馆、大中型商场、大型候车厅等;高层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人员众多的地下建筑。
安全照明--在正常电源发生故障时,为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中人员的安全而设的应急照明部分。通常在下列场所应设置安全照明:正常照明因电源故障而熄灭后,由于众多人员聚集,且又不熟悉环境条件,容易引起惊慌而可能导致人身伤亡的场所,或人们难以与外界联系的电梯内等;应急照明既要满足作为照明的一般要求,又要满足应急作用的特殊要求,既要在紧急状态下照明,同时又要保证常年安装在建筑物内安全、可靠地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这除了选择合适的光源外,选择安全、可靠、经久、耐用的应急照明电源也是至关重要的。
众所周知,照明光源有白炽灯、日光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按照光效高低的排列,高压钠灯的光效为最高,白炽灯为最低,各光源的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一只75W的白炽灯,节电效率高达80%。所以,为节s电能,应积极推广使用高光效、长寿命光源。
镇流器的作用是提供瞬间的高电压及高电流,并且在起动后限制日光灯管内的电流,以避免日光灯管内的电流激增,而缩短日光灯管的寿命。日光灯用传统电感镇流器一般功率为灯管额定功率的20%,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的镇流器功耗为额定功率的15%-16%。因此,开发生产低功耗、长寿命、优性能的新型镇流器,对我国绿色照明工程的实施也必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表2为各种镇流器技术指标比较。
(1)创造良好的视觉条件,保证足够的照度和必要的照明质量,包括良好的颜色显现,合理地限制眩光等。
(3)确保使用安全,包括防止照明系统运行引起火灾和电击事故,还需提供商场中发生意外事故时保证人员安全疏散所必需的照明。
(4)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商场内部因销售策略变化、商品变换、季节更替等引起的对照明要求的相应变化。
(5)节约能源,从使用高效光源、灯具和设计手法、运行管理等多方面措施人手,在满足视觉条件的前提下,使照明耗电量最小。
商场的电气照明不同于其他场所的照明,对新建商场的绿色照明可以通过采用高光效的光源、高效率的照明器来实现,当采用荧光灯作为主光源时应采用低功耗、高性能的整流器来实现,对已建成或改建商场的绿色照明除更换原照明光源、照明器及附件外,还可以通过采用分相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来改善供电系统功率因数,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考虑绿色照明的同时,还应着重注意视觉环境。不仅要解决光源与灯具的品种、类型和数量的问题,而且要解决照明质量的问题,应把照度水平、亮度分布、照度均匀度、阴影、眩光、光色与照度的稳定性等统一考虑。因为这些将直接影响商场的经营和效益,影响消费者的购物欲望,甚至影响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1]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编,照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首先,简单阐述商业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主要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部分来分别阐述。
最原始的商业活动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而集市于殷周时期开始初见雏形,到了汉代开始出现“里坊制”的城市形制。宋代以后,“里坊制”开始消亡,商品的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之后出现了“街市”,商业活动开始繁荣复杂。商业建筑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活动的场所,发展到了酒楼、客栈、娱乐等场所。此时的商业建筑还是比较传统的民居形式,里坊内的人们破墙建店,即“前店后坊”、“前店后宅”的建筑形式,空间格局多为“沿街设店”,商业建筑中间是街道,交通主要以步行、马车为主,交通也不会拥堵。名画“清明上河图”呈现的就是当时那种繁荣的商业景象。
到了近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其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1)传统商店主要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杂货店、理发店等,有很大的灵活性。但规模一般很小,抗风险能力低。(2)专业市场主要为数码广场、家具市场等,强调“集群效应”,以某种类型的商品品种齐全的优势获得较高的人气和商气。(3)大型商业中心融合了购物中心、活动中心、集散中心,购物、休闲、娱乐设施齐备的大型商业中心。
一般来说,大型商业建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引导、营业和辅助部分。引导部分主要是门厅、中庭等比较宽旷的空间,起到引导顾客消费和提供休息、休闲等功能;营业部分是商业建筑的核心,主要提供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的空间;辅助部分则主要是办公和库房等。当然,商业建筑中的各个空间不是简单的组合在一起,而应该在设计时在空间上进行合理的融合,实现立体的和谐。主要的空间组合有以下几种方式。(1)中庭为中心,营业消费空间布置在其周围这样的构造使各种购物空间既相互贯通,又有分隔。顾客进入的时候通过观察周围的空间布置就可以对构造有大概的了解,为顾客的消费提供了方便。(2)大厅作为中心,成为营业空间的一部分。(3)在室内布置商业街作为主线)也可以结合各种布局方式组成新的布局方式,如中庭与室内商业步行街相结合。
商业建筑的外部设计应该有广告性、商业化、大众化的特点。以下就简述几种商业建筑外部设计的常用手法。(1)复古利用大众比较熟悉的历史中出现的建筑形式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如“北京茶馆”等。(2)个性突出商业建筑的个性,使用新技术、新材料以标新立异,吸引顾客;运用当代高科技成就,将现代美和科技美融合,典型的例子如香港汇丰银行;运用鲜明、活泼、轻松的卡通形象创造商业建筑的幽默、独树一帜的造型,如迪士尼乐园。(3)与传统美学观念相对立的设计手法古典、传统的美学观念追求的是和谐、统一、对称、完美,而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则可以冲破这种严格的法则。通过刻意的不完美、不对称、不统一、不和谐,甚至是“荒诞”、“怪异”的设计来张扬个性,引起顾客的注意和好感。现代的商业建筑已经不仅仅是购物的场所,它与社交、休闲等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在商业建筑外部的开放空间,应该多注意广场、庭院、步行街和柱廊等空间的设计。其中,大型商场的露天广场最具有代表性。它是购物消费空间与街道之间的过渡区域,有极大的开放性。可以给顾客提供休息、娱乐的空间,也有利于人流的疏散。
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未来商业建筑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未来商业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不同的区域、不同经济水平、不同需求会导致有不同的消费人群,对一个大型商业建筑而言,好的地段是长期、稳定客源的保证,也是商业建筑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选址时也要注重周围的交通条件。应该尽量保证尽可能多的顾客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以尽可能便利的交通方式到达。因此,周围有地铁站、公交站的地段应该是建筑设计选址时的首选。商业建筑设计中地段的选择对以后的经济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选址时应该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交通、城市规划甚至政策因素。这样不仅能保证建筑的经营效益,也能保证建筑在未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中庭是大型商业建筑中久盛不衰的空间组织,设置大尺度的中庭共享空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空间构架。无论从心理学上还是从建筑美学角度看,中庭都能有效的将复杂的功能和空间相结合,创造舒适、愉快的消费环境。对于大型商业建筑而言,尤其是高档的购物商场,布置尺度巨大的中庭,增加空间变化的丰富性,更显豪华,也更能吸引顾客的注意,给顾客创造豪华、舒心的购物消费空间。
购物空间是否能迎合顾客的内心至关重要,所以应该对顾客的心理和消费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尽力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购物氛围。舒适的消费环境能增加顾客光顾的次数,也能延长消费时间,从而为增加营业额提供了保证。可以通过提供座椅、儿童游戏空间等措施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打造自然、亲切、温馨的氛围,给人以开阔、富丽堂皇的感觉。增加人们的归属感,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足够的停车位也能增加购物的舒适性。大量的人流往往是通过私家车到达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停车位,购物的心情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增加停车位:以广场停车为主;利用地下室或者楼上屋顶建造停车场;新兴的立体机械车库。
现代的商业建筑应该把餐饮、娱乐、休闲等结合起来,如增加咖啡厅、电影院、美食街、美容健身等一系列的休闲和娱乐设施。让人们在购物疲惫时,得以足够的休息,让顾客体会到商家的贴心。这不仅体现了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思想,也增加了顾客对商家的好感。
随着空调系统在商业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做到合理预测全年负荷是商业建筑空调设计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目前,商业建筑设计多数采用经验数据进行冷、热负荷估算,这种方法只提供冷热负荷的最大值,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空调蓄冷蓄热系统设计、冷热源系统选择、BCHP系统设计和设备搭配以及城市能源规划对负荷全年动态变化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用一种新的方法对商业建筑的全年负荷进行预测。
商业建筑空调负荷主要由下面几个因素组成:1)室内热扰,包括人员、灯光和设备2)围护结构传热3)新风负荷。在这几个因素中,室内热扰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对负荷的影响很大。同时,由于在变风量系统中,新风随人员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新风负荷和室内热扰的变化过程密切相关。所以,合理地预测负荷应把重点放在室内热扰的参数设定及其动态变化设计上。
商业建筑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本文依据不同的使用性质,选择了典型的几种商业建筑进行了建筑内扰和全年作息的设计,如下:1)客房:分为五星级客房、四星级客房、三星级客房以及三星级以下客房;2)办公室:分为高级办公室和一般办公室;3)美容院;4)保龄球馆;5)舞厅;6)健身房;7)商场;8)餐厅:分为中餐厅、西餐厅和火锅餐厅;9)门厅;10)会议室;11)展览馆;12)影剧院;13)游泳池;14)教室;15)医院:包括病房、手术室、候诊室、门诊办公室、婴儿室和药品储存室;16)走廊;17)档案库房;18)卫生间;19)电脑机房;20)室。
商业建筑的空调属于舒适性空调,即从人体的舒适感出发确定室内温度、湿度设计标准。
室内参数包括:1)夏季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2)冬季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
1)人员热扰:最大人员密度(人),人均发热量(W),人均产湿量(kg/hr),新风量(﹒人);
所谓全年作息是指室内热扰参数全年每一时刻的数量大小与设定的最大值的比值。由于在商业建筑中,作息基本是以一周为周期的,所以本文的设计也是以一周为基础,分开考虑工作日与休息日;同时,对于一些季节性变化比较强的商业建筑,如商场、教室等,就得考虑全年不同月份的变化。作息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
办公室是组成写字楼等商业建筑的基本元素,可分为高级办公室(如经理办公室)和一般办公室,在参数设计中要求也不同。
办公室的作息基本上是以一周为周期的,有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别,而无季节性的变化。由于办公室中的设备主要是电脑,它和人的作息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把办公室的人员和设备热扰一同考虑。对于灯光来说,它不但受到人员密度大小的限制,而且和一天中的阳光强度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白天,人们利用充沛的自然光,所以尽管白天人员密度大,但灯光的功率却不是最大。考虑到在休息日加班的情况,所以休息日的人员、设备和灯光的作息不为0。
商场也是一类典型的商业建筑。在商场空调负荷中,人体冷负荷占有主导地位。人员密度取值的少许增减都会对空调能耗和投资有明显影响。
商场的室内热扰作息随季节的变化很大。一般来说,夏季是销售淡季,人员密度小;春节期间是销售旺季,人员密度大。所以,商场人员密度作息的周期为一年,要考虑不同季节的影响。
而灯光作息随季节的变化和人员密度变化很小,并且商场的内部空间很大,只靠自然采光是无法满足室内要求的,所以灯光的作息在一天内的变化几乎是不变的,其周期也是以一天为设计标准,不需考虑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变化,如图10。如图6至图9,作者把一年分为四组来设计人员密度作息:1)12月初-2月末;2)3月初-5月末;3)6月初-8月末;4)9月初-11月末。同时,对于五一、十一、春节等人员密度极大的节假日单独设计作息,如图5
图5商场人员作息(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图6商场人员作息(12月初-2月末
通过对各典型商业建筑的内扰的参数设计和全年作息时间的设计,作者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计算各典型商业建筑的全年逐时冷(热)负荷,并由此得到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无因次曲线和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
所谓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无因次曲线,是指每一时刻建筑冷(热)负荷与全年最大冷(热)负荷的比值组成的一条曲线。
所谓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是指每一时刻单位体积的新风所产生的冷(热)负荷变化曲线。
在负荷预测过程中,只需估计单位建筑面积的最大冷(热)负荷,便可以通过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无因次曲线,获得全年逐时单位建筑面积的冷(热)负荷;同理,如果确定了该建筑的设计新风量,便可以通过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得到全年的新风负荷。从而为估计商业建筑的全年逐时负荷提供了一种简单的估计方法。
下面以办公类建筑这一典型商业建筑为例说明。本次模拟的地点是北京,图11是办公楼的模型图,这是一个以办公室为主的建筑。
3.2.1办公楼冬(夏)季典型日负荷变化无因次曲线是办公楼冬季典型日负荷变化无因次曲线是办公楼夏季典型日负荷变化无因次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到,冬季全天的建筑负荷最大值出现在刚开启空调的时刻,即所谓的尖峰负荷,这是由于夜间建筑内温度下降,冷量积蓄的缘故;夏季全天的建筑负荷最大值出现在下午,由于北京夜间比较凉爽,建筑内的蓄热得以散出,因此在空调开启时刻并没有出现尖峰负荷。
3.2.2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无因次曲线是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无因次曲线个小时。从图中可以看到,热负荷出现在11月中旬至第二年的3月中旬,并在1月初达到最大值;冷负荷全年都存在,并在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对比这两条曲线,可以看到冬季办公楼一天中同时存在冷热负荷,这是由于外区受气候影响需要供热,而内区几乎没有围护结构传热,只存在着内部发热,所以需要供冷的原因。
3.2.3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是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新风负荷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从图14我们可以确定在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建筑只有冷负荷,从图15我们可以确定在4月下旬至9月下旬这段时间内,以新风冷负荷为主,所以,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九月下旬至11月中旬期间,可以利用通入新风直接除去建筑的热负荷,避免了空调带来的能源浪费。
使用者只需估计单位建筑面积的最大负荷,便可以通过办公类建筑负荷的无因次曲线,获得全年逐时单位建筑面积的负荷,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得到全年累计,冬夏季累计等数值;同理,如果确定了该建筑的设计新风量,便可以通过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得到全年的新风负荷逐时变化量。
4.1在商业建筑中,室内热扰(人员、灯光和设备)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对负荷的影响很大。所以,合理地预测负荷应把重点放在室内热扰的参数设定及其动态变化设计上。
4.2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可得到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无因次曲线和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大大简化了负荷的计算过程,为估计商业建筑的负荷估算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4.3商业建筑的外形千变万化,内部结构也千差万别,但功能类型相同的商业建筑必然在负荷趋势上有着共同点,本文的预测方法重点不在于单个建筑之间的差异性,而是着眼于作为某类商业建筑的共同特性,从而为空调蓄冷蓄热系统设计、冷热源系统选择、BCHP系统设计和设备搭配以及城市能源规划等提供设计参考和依据。
4.5由于气象条件不同,其它城市的商业建筑也可利用这种方法得到一系列的不同商业建筑的负荷变化曲线,这必然会给设计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3)邹建忠.商场空调设计中客流量和新风量取值的探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1(2)
(4)郑万兵.医院空调设计中几个问题探讨,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2(3)
空调能耗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补偿维护结构传热的能耗占40~50%,新风处理能耗占30~40%,空气、水输送能耗占25~30%。图1显示了北京某著名商业建筑各设备(冷冻机、水泵、空调箱、照明、动力)电耗的积分图。该建筑的65%的电耗是空调系统。
通过对中国商业建筑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商业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商业建筑的能耗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建筑能耗。例如清华同方人环工程公司在1998年对北京市的十家营业较好的大商场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统计,这些商场的全年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188kwh/m2.a,而气候条件大致相当的日本的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135kwh/m2.a,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商场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将近40%。
*同类型的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也有较大差别。图2显示了北京十家大型百货商场每平方米耗电量,从图中可看出耗电量最高的商场比耗电量最低的商场能耗高出将近50%。此外写字楼和旅馆类建筑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图3中北京16家星级旅馆的1997年的能耗状况,能耗最大的旅馆能耗费是能耗最小的旅馆能耗费的将近3倍。
*通过对商业建筑的模拟分析发现,建筑的理想能耗与实际能耗有较大差别,主要是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较差、缺乏空调自控系统、原有空调系统存在许多不合理设计等原因造成。通过对这些不合理成分的改造,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极大的节能效果。例如下图所示为北京某四星级饭店的水系统,从图中可看出,标准层加压泵后的阀后压力为1.12MPa,而加压泵前的阀前压力为1.15MPa,即经过加压泵后压力反而降低,主要原因是加压泵前后的阀门开度只有25%,这说明标准层加压泵是多余的,如果取消标准层加压泵,经估算每年可节电10%,约22万度电,节省运行费16.5万元。
*近年来已有不少的节能改造项目竣工,这些改造项目都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效益,说明商业建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例如北京双安商场的空调风系统的改造,通过充分利用春秋季室外新风为商场内供冷,从而减少了一个月的冷机运行时间,据统计每年可节省能耗费30万元左右。改造所需的40万元的投资一年时间就可以回收。此外在亮马河大厦,通过节能改造,一年可以节约运行费用300多万,所需的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可回收。
上述分析表明,中外对比、同类建筑的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的对比、商业建筑成功的改造实例都充分说明中国的商业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商业建筑节能改造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合理利用是商业建筑节能的关键。适合中国商业建筑的节能的方法并不是建造一两幢新的商业建筑来展示新技术,而是通过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手段对现有商业建筑的改造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是说商业建筑的节能关键不在于以后新建的商业建筑,而在于对已有商业建筑的节能改造,这是商业建筑节能的重点所在。表2显示了不同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改善维护结构来节能的经济效益是最低的。
近年来,清华大学通过对数十幢商业建筑的调查和测试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商业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成套技术-MATE技术,并成功地在一些改造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和完善。该技术是包括调研测试(Measure)、全面分析(Analyze)、跟踪实施(Tackle)和节能评估(Evaluate)在内的“MATE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根据已有节能改造项目的统计,节能改造每平方米可获得20~30元的直接效益,所以如果商业建筑节能按照在北京建立示范工程、在中国主要大城市建立推广中心、全国范围推广三个阶段来发展的话,各阶段的的改造效益如下:
*第二阶段:改造面积:400万平方米;直接效益:8000~12000万元
三个阶段的直接经济效益如果按照0.8元/度电和40%的发电效率折算成一次能源,相当于可为国家节省250万吨标准煤,减少向环境排放562万吨CO2,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巨大的贡献。
安装计量仪表的目的主要是计量改造效果,让业主看到效益,有利于推动节能改造工作发展。根据已有改造工程的统计,计量仪表的投资约为2.5元/平方米,所以一、二、三阶段的仪表投资分别为75万元、1000万元、3.8亿元。
由于节能改造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改造工程投资可以在3年左右收回,所以改造工程投资可以说服业主承担或采用其它的融资方式。
商业建筑的节能具有很好的前景,大有可为。但是在其发展阶段,资金投入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商业建筑的长远发展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简单来说就是要作到“分担投入、共享收益”。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目前仍是一个发展历史较短的产业,其主要是指在现代的消费文化影响下,设计师以科学为基础,结合不同城市的消费文化和人们整体的消费水平,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特征、特殊构造、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规定的标准,运用建筑美学原理,采用物理化学技术手段及艺术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完善的、合理的、优美舒适的消费空间环境,进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理性空间设计创造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经历了许多品位与思想演变的艰辛历程,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与质量的提升不断创新设计出一些新的独特的设计风格。然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也使人们的消费和居住环境面临着生态破坏、温室效应、能源短缺等错综复杂的问题。
现阶段由于我国相关产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逐渐发展起来,面对巨大的消费刺激,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公司的日益增多,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由于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对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设立较详细的行业标准,加上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师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全国各地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发展不平衡,导致不规范从业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恶性的行业竞争严重影响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质量,甚至侵害了居住者的身体利益,比如涂料用量不合理、化学配料过量等问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重视不够,这破坏了建筑空间设计的市场竞争秩序。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十分了解设计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律和设计美感,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国内许多缺乏相应师资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建筑空间设计专业,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也开办了一些空间设计培训班和电脑培训班,这使得空间设计的设计师队伍在数量上得到了壮大,但质量却不高,尤其是专业素质方面。设计师们往往采取最传统的方式进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装饰,缺乏创新意识,艺术语言表达含糊不清,缺少建筑空间设计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设计技术,盲目的追逐时尚,偏向于盲目仿造风格,不懂得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把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看成仅仅是装饰材料的运用,忽视了节能环保问题,忽视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消费文化品味和技术内涵。
现如今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往往喜欢仿照国外的或传统的设计风格,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形式较单一、复合性较差、艺术表达方式抽象模糊,未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时代精神和传统的历史传统不明显,没有对人类消费文化进行深刻的理解,因而在现阶段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风格中很少发现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东西。大部分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停留在对国内外设计风格表面形式上的抄袭,以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风格和流派的表面接受取代自我创新,忽略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深层次精神含义,使得我国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市场出现刻板、乏味的局面。
由于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涉及到建筑设计的美学原理、艺术审美和施工构造等各方面的知识,因而我们必须规范设计行业的运作机制,加强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的市场监管力度,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实行人性化管理,明确行业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发展。因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全面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品质和消费文化,保障人民健康,达到人文、社会和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进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消费环境的健康性、亲和性、舒适性、环保性、自然性和行动性的需求。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建立起对设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培训考核评估奖励机制。设计师要自觉丰富建筑专业的基础知识,提高艺术语言表达的能力,创新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技术,理清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逻辑,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设计材料、合理运用装饰材料,独创风格,使居住者、消费者与自然界的联系,忠实于自己的设计思想,不被外在的意志左右,将自己的消费文化品位、艺术素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大胆的发挥自己的设计潜能,将建筑物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美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融会贯通。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要追求设计装饰的科技智能化、高度民族化、生态、绿色环保化,必须结合现代的高新技术,激发设计者的创新潜能。科技智能化的空间设计将成为未来居住区商业建筑室内设计发展的方向。设计行业要建立创新奖励机制,激发设计者对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艺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消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实现现代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现代化。设计人员应当保留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即使居住区商业建筑达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表现出现代人审美情趣的设计要求,使得人们在满足了对消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又回归自然,这将成为未来现代人新的追求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商业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据统计目前已经建成大约2000多幢高级宾馆和写字楼,800多家大型商场,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面积约1.5亿平方米。根据商业建筑的能耗调查统计,设有空调系统的商业建筑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接近150元/平方米,现有商业建筑的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就高达225亿元人民币。商业建筑消耗的能源主要用于空调、照明、热水供应以及其它动力设备等方面。表1显示了上海地区各种商业建筑能源消耗的各成分比例。其中空调能耗是商业建筑的能耗的主要部分,占总能耗的50~60%。
空调能耗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补偿维护结构传热的能耗占40~50%,新风处理能耗占30~40%,空气、水输送能耗占25~30%。图1显示了北京某著名商业建筑各设备(冷冻机、水泵、空调箱、照明、动力)电耗的积分图。该建筑的65%的电耗是空调系统。
通过对中国商业建筑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商业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商业建筑的能耗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建筑能耗。例如清华同方人环工程公司在1998年对北京市的十家营业较好的大商场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统计,这些商场的全年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188kwh/m2.a,而气候条件大致相当的日本的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135kwh/m2.a,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商场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将近40%。
*同类型的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也有较大差别。图2显示了北京十家大型百货商场每平方米耗电量,从图中可看出耗电量最高的商场比耗电量最低的商场能耗高出将近50%。此外写字楼和旅馆类建筑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图3中北京16家星级旅馆的1997年的能耗状况,能耗最大的旅馆能耗费是能耗最小的旅馆能耗费的将近3倍。
*通过对商业建筑的模拟分析发现,建筑的理想能耗与实际能耗有较大差别,主要是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较差、缺乏空调自控系统、原有空调系统存在许多不合理设计等原因造成。通过对这些不合理成分的改造,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极大的节能效果。例如下图所示为北京某四星级饭店的水系统,从图中可看出,标准层加压泵后的阀后压力为1.12MPa,而加压泵前的阀前压力为1.15MPa,即经过加压泵后压力反而降低,主要原因是加压泵前后的阀门开度只有25%,这说明标准层加压泵是多余的,如果取消标准层加压泵,经估算每年可节电10%,约22万度电,节省运行费16.5万元。
*近年来已有不少的节能改造项目竣工,这些改造项目都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效益,说明商业建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例如北京双安商场的空调风系统的改造,通过充分利用春秋季室外新风为商场内供冷,从而减少了一个月的冷机运行时间,据统计每年可节省能耗费30万元左右。改造所需的40万元的投资一年时间就可以回收。此外在亮马河大厦,通过节能改造,一年可以节约运行费用300多万,所需的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可回收。
上述分析表明,中外对比、同类建筑的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的对比、商业建筑成功的改造实例都充分说明中国的商业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商业建筑节能改造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合理利用是商业建筑节能的关键。适合中国商业建筑的节能的方法并不是建造一两幢新的商业建筑来展示新技术,而是通过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手段对现有商业建筑的改造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是说商业建筑的节能关键不在于以后新建的商业建筑,而在于对已有商业建筑的节能改造,这是商业建筑节能的重点所在。表2显示了不同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改善维护结构来节能的经济效益是最低的。
近年来,清华大学通过对数十幢商业建筑的调查和测试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商业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成套技术-MATE技术,并成功地在一些改造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和完善。该技术是包括调研测试(Measure)、全面分析(Analyze)、跟踪实施(Tackle)和节能评估(Evaluate)在内的“MATE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根据已有节能改造项目的统计,节能改造每平方米可获得20~30元的直接效益,所以如果商业建筑节能按照在北京建立示范工程、在中国主要大城市建立推广中心、全国范围推广三个阶段来发展的话,各阶段的的改造效益如下:
*第二阶段:改造面积:400万平方米;直接效益:8000~12000万元
三个阶段的直接经济效益如果按照0.8元/度电和40%的发电效率折算成一次能源,相当于可为国家节省250万吨标准煤,减少向环境排放562万吨CO2,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巨大的贡献。
安装计量仪表的目的主要是计量改造效果,让业主看到效益,有利于推动节能改造工作发展。根据已有改造工
程的统计,计量仪表的投资约为2.5元/平方米,所以一、二、三阶段的仪表投资分别为75万元、1000万元、3.8亿元。
由于节能改造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改造工程投资可以在3年左右收回,所以改造工程投资可以说服业主承担或采用其它的融资方式。
商业建筑的节能具有很好的前景,大有可为。但是在其发展阶段,资金投入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商业建筑的长远发展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简单来说就是要作到“分担投入、共享收益”。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住宅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在居住区规划和住宅的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新理念,创造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达到21世纪现代化居住标准的住宅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居民的生活联系紧密而且增强了居住区的开放性和活力,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住宅及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契机,使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此之前,居住区的商业建筑比较简单,布局模式大多为单一的行列式布局,且数量不多。到了90年代后,居住区的商业建筑设计逐步得到重视,居住区开始有了超级市场、复合型商业建筑、步行街和购物中心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过渡到关注生活质量这一层面。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的状况总体说来,在“商”与“住”两个方面存在矛盾。尤其对其建筑设计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内部空间处理不当。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处理较为草率,平面局促,不符合商业建筑大开间的使用要求。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由于空间结构不灵活导致无法随着居民的使用需求加以变化,只能闲置或者挪作他用。
外观设计失败。我国居住区呈现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大多居住区商业建筑却缺乏特色,呈雷同化趋势,有些则是为了达到吸引眼球和销售的目的,外观形象极尽花哨,忽视其基本使用功能,且与居住区形象格格不入。
外部环境设计单调。一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外环境设计极为单调或者根本没有外环境设计。商业建筑与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连接生硬,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城市建设发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合理布置和设置将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现状,认为其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
以人为本。居住区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以人为本”应该是其设计构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检验商业环境优劣的标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居民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使用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
具有综合性与专业性功能。按照方便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居住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大中小相结合,提高单个网点面积,发展超市和大型综合商场,形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购物中心。行业结构要吃、穿、用、玩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尤其要开拓一些新兴的服务性行业。
注重商业区的空间秩序。在中国传统空间意识中,采取有层次、有发展的手法把人们从开头引导到末尾,在高潮中实现富于戏剧的结束,具有强烈的空间秩序。在以通行为主的线状商店街面上都有一定的节奏感,使街道具有整体统一性。而招牌、幌子、匾额更是我国传统商业经营上的一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居住区内的商业建筑由于程式化程度高,它没有橱窗陈列,各个单位虽然所卖的物品不同,但从外部形象上却很相似,为了区别,就全靠招牌、幌子这种广告手段,直接点明其经营内容,并且具有装饰功能。
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本文认为住宅区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以组团单体建筑为宜。根据规划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确定建筑总量,地理位置可安排在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或整个住宅区的交通干道旁。在建筑样式上既要富于变化,又要有机联系,以形成优美的建筑景观。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发展远远领先于我国,他们在商业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我国传统商业街的集中式商业布局设计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商业建筑设计应该遵循商业的本质规律,即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倾向,与之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项目应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商业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逐渐加大。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大约2000多幢高级宾馆和写字楼,800多家大型商场,其中绝大部分的高级宾馆、饭店都设有蒸汽系统。根据我们对二十多幢商业建筑的能耗调查统计,设有蒸汽系统的商业建筑每年仅锅炉的燃料费用就接近60元/平方米,现有商业建筑的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就高达225亿元人民币。
宾馆类建筑的蒸汽系统主要由蒸汽源、蒸汽输配系统、蒸汽用户三部分组成。蒸汽源一般为蒸汽锅炉。使用燃料各有不同,包括:燃气、燃油和煤。蒸汽输配与回收系统包括蒸汽由蒸汽源输送至用户和部分蒸汽凝水由用户处回收至蒸汽源两部分。蒸汽用户一般有以下四个:第一个是建筑内所需生活热水,通过与蒸汽换热的方式提供;第二个是是空调和供暖系统在冬季时使用的热水通过与蒸汽换热提供;第三个是洗衣房,使用蒸汽熨洗衣服;最后是厨房,使用蒸汽蒸煮食品和消毒餐具。此外对于一些采用吸收式冷机的商场、饭店,蒸汽系统还提供溴化锂吸收式冷机运行所需的高压蒸汽。对于医院,蒸汽系统还提供蒸汽供大部分医疗室消毒器械使用。表1显示了北京市几种不同的商业建筑的蒸汽消耗各成份比例。
生活热水空调采暖洗衣房、厨房消毒用备注宾馆1215821--夏季用吸收式冷机宾馆2483022--医院4032208
通过对北京市商业建筑中蒸汽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蒸汽系统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同时也反应了蒸汽系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商业建筑的能耗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建筑能耗。从我们对北京市近10栋宾馆、饭店和医院的全面测试和统计可知,这些商业建筑的全年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188kwh/m2.a,而气候条件大致相当的日本的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135kwh/m2.a,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宾馆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将近40%。这其中,空调能耗占到50~60%,而其中设计到蒸汽系统的建筑结构冷、热能耗又占到空调能耗的40~50%(如果夏季采用吸收式制冷,冬季采用蒸汽换热采暖和空调)。
*同类型的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也有较大差别。图1显示了北京4家四星级以上宾馆的全年每平方米耗燃料量,从图中可看出耗燃料量最高的商场比耗电量最低的商场能耗高出将近2倍。
从蒸汽系统的凝水回收系统运行情况看,各个宾馆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蒸汽凝水中含有大量的水的显热,因此凝水回收率越低,系统的能耗损失就约大。图2显示的是我们调查的北京市几个宾馆、医院的蒸汽凝水回收情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一些宾馆蒸汽凝水回收率达到80%以上,凝水回收效果较好,而还有一些系统的凝水回收率低于20%,且大部分蒸汽系统的凝水回收率较低。
*近年来已有不少的节能改造项目竣工,这些改造项目都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效益,说明商业建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例如在亮马河大厦,提高蒸汽凝水的回收率和减少二次蒸汽的产生等技术手段,一年可以节约运行费用80多万,所需的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可回收。
上述分析表明,中外对比、同类建筑的对比和商业建筑成功的改造实例都充分说明中国的商业建筑蒸汽系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蒸汽系统节能改造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蒸汽系统包括蒸汽输送系统,蒸汽用户,蒸汽凝水回收系统。因此蒸汽系统节能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分别下手。从调查情况看目前高压蒸汽输送系统其输送效率较高,节能潜力较少;而蒸汽用户的节能潜力则主要体现在空调用户如何有效的利用冷、热源上,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所以目前蒸汽系统的节能则主要体现在蒸汽凝水回收系统上,即如何提供凝水回收率和减少系统的二次蒸汽产生。
*对运行管理人员、操作工人进行思想品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觉悟,尽职尽责地运行管理设备。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职员、工人行为,这是实现良好运行管理的客观保证。
*对职工、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有益于改善他们的工作,减少能耗。
末端蒸汽用户的节能意识也对蒸汽系统的能耗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北京市某宾馆的洗衣房,洗衣房的工作人员为了工作方便,大部分用汽设备(如熨烫机等)都采用无疏水阀运行,这不仅使得整个洗衣房的蒸汽凝水温度偏高,造成了大量的二次蒸汽损失,同时还使一部分动力蒸汽也由凝水管道排到室外,造成了大量的能耗损失。
*建立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节能措施,确保节能改造工程的节能效果,防止徒劳无功。
由于设备老化造成的蒸汽系统的能耗增加,在我们的测试调查中经常发现。如北京市某四星级宾馆,其凝水箱内凝水长期硬度检查不合格,被迫再度软化或者就地排走,造成很大的能源和经济损失。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一台生活热水用的壳管式蒸汽热水交换器的内管破裂,使得大量的未软化的生活热水直接进入蒸汽管道回到凝水箱而造成的。
此外采用合理的蒸汽凝水回收系统也是减少系统能耗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宾馆B和D的凝水回收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宾馆B中对蒸汽凝水进行了多极预冷,才进入凝水箱,即蒸汽经以及换热器换热后,得到的温度较高的凝水再和二级换热换,使其温度进一步降低。这样避免了大量的二次蒸汽损失,而且温度较低的凝水也更容易打回锅炉房。宾馆D中则将锅炉补水直接打到凝水箱中和凝水混合,降低凝水箱内的凝水温度,这样也避免了能耗损失。
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合理利用是商业建筑节能的关键。适合中国商业建筑的节能的方法并不是建造一两幢新的商业建筑来展示新技术,而是通过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手段对现有商业建筑的改造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蒸汽系统自身的特点来看,蒸汽系统问题最大的地方是蒸汽凝水回收系统。目前一种射流-喷射泵系统非常适合于代替蒸汽系统中蒸汽热水换热器。它采用的是将蒸汽直接喷到需要加热的水中,通过混合来达到换热的效果。由于它不存在凝水回收系统,固避免了目前蒸汽凝水回收系统中的大量问题。但由于它将处理过的软化水直接喷到了未处理的热水中,其增加了锅炉房处理软化水的费用。
1.采用燃气锅炉,燃料为天然气,价钱为1.8元/m3,热值为44175kj/m3,锅炉效率93%
2.都提供4公斤压力的蒸汽,温度为143.4,蒸汽热值为2732kj/kg
3.自来水价格为3元/吨,软水价钱为5元/吨,自来水水温为15℃,热值为62.85kj/kg
(1)在采用喷射泵系统时,系统运行费用仅比采用换热器+凝水回收装置系统在凝水回收效率为100%时的费用高出1.2%
(2)采用相同的计算过程可以得出当换热器+凝水回收装置系统的凝水回收率为87.9%时,所用费用与喷射泵系统相同。
相比下沉式商业建筑而言,地下商业建筑可能更被大众所熟知,但是与下沉式广场相连的还是地下商业配套用房、地下轨道交通服务设施及配套用房等,下沉式商业建筑和地下商业建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与自然环境是相接触的,可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也可以通过设置大型坡道加强与地面交通的联系,借助有利的空间设计发展不同类型的户外活动,解决了完全地下商业建筑所面临的消防难题,同时也提高了建筑舒适度,增强了建筑的方位感,有利于人员的疏散和引导,降低火灾危险性和扑救难度。下沉式商业的规划建设,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但目前国内的规范并没有针对此类情况进行规定,因此,需要借鉴境外标准的相关条例以及对已有案例的经验借鉴来辅助完成此类建筑的特殊消防设计评估。
针对位于成都市某下沉式广场遇到的消防设计难题,整理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建筑地块临近大道180m范围内,地面不得修建任何建筑物;第二,建筑物出地面高度不得超过1m;第三,地下商业建筑面积不小于130000m2且不大于162000m2;第四,绿地率不能低于75%。受上述规划条件限制,因地下商业体量较大,按传统的地下室设计出的地下商业建筑无法达到和地上建筑相当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需全部采用机械排烟措施,火灾危险性较大,对消防救援及人员疏散不利。地下商业划分的防火分区面积较小,每个防火分区所拥有的出地面的疏散楼梯的数量、电梯及管井较多,无法满足现有规划条件[4]。
下沉式商业建筑规模较大、空间结构复杂,此类功能复杂的大型商业往往会吸引大量的消费者,从而导致建筑人员密度较大,业态分布混杂,火灾隐患大大增加,根据造成火灾风险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起火因素较多下沉式商业规模较大,建筑结构复杂,内部功能划分多而杂,不同的商业分区商品种类繁多,局部区域还附带有餐饮、纺织品、化妆品以及配电室等,除此之外,室内装修材料一般以塑料、木头和橡胶制品为主,这些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2.建筑结构复杂下沉式商业建筑结构较为复杂,在满足商业建筑需求的同时,也为了迎合消费者其他娱乐的需求,在空间布局上设计了一些其他不同类型的活动场所,但这样的设计方案增加了建筑的火灾荷载,而且火灾蔓延路径增多。由于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功能的增多,火灾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会明显增多。3.日常管理困难相比地上建筑,下沉式商业建筑在兼顾商业用地的同时,还增加了下沉式广场以及其他类型的活动场所,功能复杂,人员密度要比地上商业大,人为起火因素较多,日常管理人员的不专业、消费者自身消防安全意识差以及一些娱乐设施操作不当都会导致较大的火灾风险[1-3]。
对于人员安全疏散的评估主要考虑疏散宽度、疏散方式、疏散距离和安全区域的设定,一般大型商业建筑面积都是几万平方米,所以建筑内部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设定比较困难,人员安全疏散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疏散距离下沉式商业规模较大,平均单层面积都在上万平方米,内部空间也大,且功能划分复杂,若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不能合理布置,商城内部发生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距离不能得到有效保障。2.建筑结构复杂下沉式商业建筑结构较为复杂,在满足商业需求的同时,为了迎合消费者其他需求,设计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户外活动场所,且空间大,内部结构复杂,绝大多数顾客对商场内部通道不够熟悉,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很难有序快速地疏散到安全区域。3.人员密度较大相比地上建筑,下沉式商业建筑在兼顾商业用地的同时,还增加了下沉式广场以及其他类型的活动场所,人员密度增大,地面存在高度差,如果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疏散人员的堵塞。而且下沉式商业建筑的消防车道与地面存在一定的高度差,还会使人员安全疏散方式和路径变得复杂,相比地上建筑,方位感较差,容易造成较大的消防隐患。4.安全区域划定对于下沉式商业建筑,消防车道和下沉广场均可作为安全区域,所以即使是临近室外的房间着火,也要保证烟气能及时排出,不会对下沉式广场及疏散区域的人员安全造成影响,但烟气排到室外后受到环境风的影响会蔓延开来,所以人员暂时疏散到安全区域,经短暂停留后应尽快疏散至地面层或者生态公园层,以降低火灾风险[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大型建筑也在不断的规划建设,由于建筑类型和功能划分的多样性,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各不相同,建筑结构越复杂,火灾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越是无法预估,无外乎是局部消防设计未达到要求或者是未对火灾风险进行评估,设计方案不保守、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有较大漏洞、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没有定期检查以及火灾扑救的自救能力存在缺失。对于以上消防设计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需对建筑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工作,一般建筑的特殊消防设计评估流程大致为:工作组在评估的前期会组建一个消防安全评估小组,展开相关工作时,小组成员先要对项目建设的地理位置进行考察,同时对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再对评估项目的消防设计图纸进行深度剖解和分析,包括建筑图、建筑装饰图、消防各专业图纸。参照现行的消防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消防技术条款,逐项检查项目建筑是否符合相关条款的要求,对已有的设计方案提出整改措施,然后再通过火灾模化的方法,运用消防工程学的计算机模拟手段,搜集评估对象可能存在的火灾风险,对火灾发展、人员安全疏散、建筑的结构性能和耐火保护设计进行定量分析,并按照最不利条件设置各项参数,根据人体耐受极限判据进行火灾场景模拟,分析烟气流动情况,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结合相似案例展开调研,进一步优化原有的消防设计方案。循环以上步骤,直至达到建筑安全目标,最后通过反复调整确定的消防安全评估方案,出具最终的消防设计安全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包括以下内容:项目概况、消防评估检查的依据、防火设计方案、防火设计难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数值模拟评估、评估的结论、设计图纸、消防设计报告以及数值模拟分析报告,在参加完消防安全评估专家论证会后,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最终设计方案并通过审查后予以确认执行。
用于消防评估的设计方案,一是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条件、主要业态分布、建筑环境和业主的期望,二是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若工程无法解决的消防问题,满足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可采用性能化设计评估的方法:(1)超出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适用范围;(2)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难以满足项目特殊使用功能的情况。
评估小组在确定项目的消防安全设计目标时,首先要明确相关规范的相关要求、建筑投资方对于建筑的期望和业主的要求。一般的性能化设计要达成安全总目标,包括:(1)保证评估对象内部人员安全以及消防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2)在火灾发展阶段要能够保证建筑结构和构件的耐火性,能在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发生结构的破坏,或者不造成连续坍塌的后果;(3)保证评估对象内部的财产安全,除起火部位外,尽可能地控制火势不发生蔓延,以免造成起火点周围其他财产的损失;(4)火灾发生后仍能保证建筑内部分系统工作运行的连续性,对建筑内经营和其他生产活动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从而控制火灾的蔓延,保护建筑内的环境安全[5]。以上安全设计目标中,内部人员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必须要满足的,所以我们的消防设计方案必须是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其他的修改和完善,所以在进行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时,我们采用的是性能化人员疏散评估方法,以保证建筑内人员能够安全疏散完毕为目标,来进行定量的安全数值模拟评估[5]。
在保证建筑总的安全目标后,还需要分别确定建筑的功能目标、建筑性能目标和性能判定标准。为保证建筑起火后内部人员能够安全疏散,就需要保证除起火房间外,其他区域不受火灾的危害,这样起火房间外人员将不受毒性气体和热辐射的侵害,不同类型建筑其性能判定标准基本相同,一般以地面上方2m的水平位置温度保持在60℃以下,能见度维持在10m以上,以建筑内CO浓度不超过500ppm定为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判定标准。最后则是通过以上安全评估的设计方案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消防安全对策措施,通过综合考虑特殊消防设计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评估结论[5]。
第一,在建筑性能化评估工作中,我们首先应该从整体把握建筑的安全目标,然后找出需要做特殊消防论证的区域,通过建筑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境外规范的相关规定以及借助与评估对象相类似案例作出对应区域的特殊消防设计,然后对有特殊消防设计的区域进行数值模拟评估,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该区域数值评估参数的取值,合理设置各项参数,通过分析模拟结果来判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数值模拟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订、不断完善设计方案的过程,数值模拟主要是针对原设计进行原方案的模拟,再通过原模拟提出修改意见,反复修订,直到达到人员能够安全疏散的标准,确定最终方案,通过模拟结果对比,下沉式商业相对完全地下建筑来说,在设计方案以及消防安全问题上有所缓解,最后再通过专家的评审意见作出相应的整改和修订。第二,下沉式商业与外界环境是相连的,消防车道与地面之间存在高差,通过模拟结果分析,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后,还需进一步向上疏散至地面层或者生态公园层,为保障各建筑之间互不影响其结构和使用功能,在地上商业建筑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建议适当增宽各建筑之间的安全距离,使得人员能够疏散至安全区以及在车道等待救援时,保障消防车在车道上的通行能力,同时为人员在车道上等待向上疏散时的短暂停留提供相对较长的安全时间,保障下沉地面上人员能够向上安全疏散至地面层。第三,通过比较下沉式和地下商业的模拟结果,下沉式商业的防火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以及阻止火灾蔓延,由于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缘故,烟气能及时排至见天区域,并为消防救援提供有利的环境。但在评估过程中仍要针对此类特殊建筑的消防设计难点,提出可靠的消防安全策略及有效的加强措施。在日常运营中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火灾荷载,按照规范维护保养消防设施设备,同时应确保各疏散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第四,针对下沉式商业建筑存在的防火设计难点,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设计的特殊性,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消防安全策略,通过对防火设计的安全性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合理分析,以保护建筑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建筑内部财产损失、提供可靠的安全疏散环境和有利的灭火救援环境等为消防安全目标。
[2]闫洁.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安全疏散性能化消防设计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3,29(06):42-45.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商业建筑不仅仅扮演着商业经营的角色,为人们提供各种所需物质,而且还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尤其是在消费文化视阈下。消费文化内涵的丰富与转变,给当代商业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商业建筑设计要想迎合市场需求,就必须积极革新设计理念与设计模式,不断向着与消费文化相融合的方向发展。
现代消费社会已不同于以往经济意义上的消费,其本质是符号消费,是一种生活方式,占有主导权和优先权是消费文化本质特征的深刻体现。伴随文化元素的不断活跃与融入,消费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并形成了几个突出性特征:审美性、物质性、符号性、视觉性和享乐性。其中,物质性是消费文化的基础性特征,在当代消费文化中受商品化扩张等因素影响,其被逐渐细化至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使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符号性是消费文化的最根本属性特征,是对社会有差别生产的直观体现与表达,其前提条件是以货币绝对化价值,借助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符号具有的审美性与象征性从历史时期就已存在,并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积淀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在当代消费文化中,符号性这一本质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全球化背景形势,消费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支配者与主导者,并通过支配人们的生活来实现对社会的影响,而商业建筑设计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有机组成元素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跟随消费文化的演变发展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另外,受大众媒体影响,使得作为社会消费品种重要成员之一的商业建筑,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被消费文化的视觉性、审美性、符号性等特征影响着、冲击着,而新媒体的繁荣发展还能够将这种影响无限放大,从而使商业建筑设计始终处于消费文化的影响之下向前发展着,有些甚至成为专门的文化传播对象与传承对象。
如上所述,当代消费文化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其内涵已变得非常丰富,内容多,涉及面广,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加之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消费文化对商业建筑设计所提出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为保证现代商业建筑设计适应和满足消费文化要求,迎合消费文化市场,就需要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对当代商业建筑进行设计,以确保商业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地缘文化主要是指不同区域消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即地缘文化是对消费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这种差异是基于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必须全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要求商业建筑设计师不断学习和了解各地域历史文化,不断挖掘不同地域拥有的不同历史文化,并将这些历史文化积极传承,利用对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的了解来处理好消费文化与商业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所设计的商业建筑与当地地域文化更加融合相衬,蕴含更多文化元素。
大众文化是消费文化的一部分,而人文关怀与城市生活的融入则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在大众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生活的状态与人文关怀。从城市生活入手,根据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与城市居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将生活元素充分融入到当代商业建筑设计之中,赋予商业建筑浓郁的生活味道,促进商业建筑生活味道不断提升、浓郁和丰富。可以借鉴主题特色建筑群建设思路与方法,按照大众文化指引,将当代商业建筑设计与生活方式相链接,通过城市化建设推动当代商业建筑更加符合城市居民的生活特点与消费需求。从人文关怀入手,不断提升区域商业建筑对全体消费者全方位的人文关怀,例如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引入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健全娱乐设施,完善社交体系,便捷所有通道等等,让消费者们充分感受到商业建筑设计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理念。
社会等级区分以商业建筑的文化语境为载体,可以实现对不同品牌、场所的区分,使消费文化处于优势地位,并产生了精英文化。在精英文化视阈下,对当代商业建筑进行设计需要从风格与服务两方面入手:通过对商业建筑设计风格的考虑与构思,促使在象征上、视觉上与心理上均符合该商业建筑设计的精英文化符号形成,利用精英文化符号构建起精英等级的文化资本,使商业建筑设计风格独特。为提高当代商业建筑服务水平,提供尊贵服务享受,需要设计师利用高新技术来对商业建筑进行设计商业建筑,提升商业建筑的科技含量,营造良好精英文化氛围。
目前,我国当代商业建筑设计对于消费文化的迎合与融入意识还不够强,商业建筑设计对于消费文化的融入程度还远远不够。但在今天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下,伴随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该方面经验的逐渐积累,相信当代商业建筑设计会逐渐加深对消费文化的理解,并在全面考虑消费文化前提下开展商业建筑设计工作,从而使当代商业建筑设计更加符合人们消费需求。
[1]曾姣.文化消费视角下的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5.
[2]盛锴.“迪斯尼化”视角下的当代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3.
[3]张萌.文化消费语境下大型购物中心建筑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